从一则阳痿案例说起中医ldquo用药

觉悟中医系列课程,是朱燕中老师32年心法传授

以下内容摘自觉悟中医——中医觉悟一言课程

我们今天的中药书基本是以《神农本草经》四气五味为理论基础的,《神农本草经》很像《内经》在中医中所代表的一个地位,所以《神农本草经》还是非常重要的。后世医家对《神农本草经》都有注释。

我们今天有中药书为什么还要学习原著?因为提到的内容都是还在用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但在《神农本草经》当中有很多内容我们都不用了。

我们现在讲的药物功能主治和《神农本草经》当中有很大差别,学习中医、中药要回到原始状态,本来的样子,后世医家的修改很多时候不一定能起到发展作用,有可能是画蛇添足,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回到原始。

《神农本草经》告诉我们,中药从中医本身的观点出发的药物原理,中药本身的药物原理,不是现代医学或实验的思路去研究中药。医院的时候刚刚开始搞男科,当时看了很多病人,其中阳痿最难治,有一个病人40来岁,是一个出租车司机,90年代出租车司机非常有钱,得这个病很痛苦,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尽一切办法想挽回婚姻,那个时候很闭塞,我就想能不能找到一个中药的方子。就从古籍里猛翻,把所有治疗阳痿的药物都找出来,按照西医的药理去总结,和雄性激素有关的药物都找出来组成一个方子,我想含雄性激素很多,把病人肾阳补起来应该对阳痿有作用吧,结果按这个方法组成的方子病人吃完以后一点效果都没有。我当时非常失望,这个例子也让我记忆深刻,为什么费这么大劲都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按照古人认识中药的思维方式做事,完全按照现代医学,用雄性激素这样的方法行事。所以今天再让我来思考这件事情绝不会出现以前那样的问题。

如果想学好中药,基础还是《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都在《黄帝内经》当中,中药也是要符合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神农本草经》的原因之一。

很多医家把中药改的乱七八糟,举例药性本来应该是四气五味,四气是对应四时,有五行的意思但主要是对应“寒热温凉”,五味是针对五行的五味“酸苦甘辛咸”。四气来自天,只有四个,是天的四时的源泉,五行也只有五个,“酸苦甘辛咸”五味。但是后世人尝这个药不只这四气,除了四气“寒热温凉”,还有微寒、微凉、微温,再加上平,弄成了七气;五味也是,加上了涩味、淡味,也弄成七味,这样七对七也平衡了。这是不对的,七气七味已经没有了“四气五味”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气来自于天,五味来自于地,地之五味,四气的根本来自于天,“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四气是五味的本,四气是不能改的。

有些药物的性质还是以《本经》内容为主,比如麻黄根据《本经》的记载,性味是苦温的,但是后世根据功效加了一个辛,因为是辛温发散治疗解表的药物,所以加了一个辛味,这样麻黄就是辛苦温,好像是合理了一些,但是苦还有归心的意思,治疗肺是通过心火来发散肺气的,味苦,苦是心之味。西医发现麻黄吃多了造成心慌,苦温是麻黄的本意,后世觉得麻黄是辛温发散的,实际上麻黄的本质还是苦温的,辛是后来人们加上去的,今天我们知道确实麻黄和心脏有关的这些作用,麻黄碱调整心律的。

中药原始的信息都要从《神农本草经》找到,找到原始信息,学习中药必须要学习《神农本草经》,如果不学习《本经》,很难说你能学好中药。古代名家对《神农本草经》都有一些推崇。

张志聪说“夫天地开辟,草木始生,农皇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通过观天的六气,地的五行来判断药的特性。

“六气者,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是也。五行者,甲己运土,乙庚运金,丙辛运水,丁壬运木,戊癸运火,五运五行是也。本五运六气之理,辨草木金石虫鱼禽兽之性,而合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寒热升降补泻之治。天地万物,不外五行。其初产也,有东南西北中五方。其生育也,有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其形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著为药性,开物成务,传于后世,词古义深,难于窥测。

后人篡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知其性而用之,则用之有本,神变无方。袭其用而用之,则用之无本,窒碍难通。”

学习中药要从药性出发,不要单纯从药物和主治病症来对应,这样用药的范围非常窄,中医的治疗从大局出发,不要局限在细节上。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学好中医,如果你想学好《黄帝内经》,欢迎订阅朱燕中老师的12讲微课,超分钟让我们一次把握中医核心纲领。看看购买过朱燕中老师课程的同学怎么说朱燕中老师的课程,都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觉”和“悟”举例,帮我们理解中医知识,中医高手常说,懂生活便能学会中医,所以朱燕中老师从生活入手,接地气,随时随地都在启发我们学习中医,也不应抛弃逻辑。中医经典是内功,朱老师依据经典,开设的中医人都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逻辑严密,临床效果客观,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这是一套经得起推敲的中医理论系列课程。学中医犹如学功夫,只有架子没有内功,很容易被打倒。经典就是提升内功的最好工具,学了中医经典以后,不管是针灸、推拿、开方用药、食疗、站桩,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好比内功深厚的高手,刀枪剑都很厉害,甚至飞一片树叶都可以伤人。全新讲解,不落俗套,脱离做文字游戏的模式澄清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点击下图,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bathtub.net/ywdlcbx/9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