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乘用车业务分析二

在比亚迪—乘用车业务分析(一)梳理中,

比亚迪的乘用车,可以从品牌、技术、产业链三方面入手。此外,因为智能化是新能源车的下半场,还需要认清比亚迪对于智能化的未来安排。

上篇主要介绍比亚迪乘用车的品牌及技术:(朝+海洋)×(混动+纯电)

这一篇,我们着重来看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

在详细阐释之前,我们需要跳出来,从更大的格局上去定位这一轮汽车行业所发生的革命变化。

汽车这个上百年的物种,在近年迎来两次变革。

第一次是电动化。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目前已经大势所趋。这个趋势的序幕由特斯拉年的量产打开,由电池性能的逐渐优化持续提高车辆续航里程加速,这个转折已成定局,无论是新兴还是传统的车企都已经在转型的路上。

次是智能化,也就是自动驾驶。如果说电动化已经加速在路上,那么汽车智能化可以说才刚刚出发。

汽车电动化大势已定,电动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中局,这个时候拼的是竞争策略,拼的是量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及市场份额排名,特斯拉销量超93.6万辆,市场份额为14.4%。比亚迪销量近59.4万辆,市场份额9.1%。22年上半年,比亚迪以64万辆排名第1,全球新能源汽车。

从电动车的产品来说,特斯拉相较而言更有优势。从产业链来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造成新势力,比亚迪产业链挖的比较深,产业布局比较久,产业链吃的比较透。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全面的产业链布局,贯穿产业的上、中、下游以及后市场。公司的产业链布局范围从电池原材料到三电系统到整车设计制造再到电池回收和汽车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扬产业链优势,比亚迪持续推进供应链开放战略,加速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外供步伐。

年公司宣布成立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模具(弗迪精工)五个子公司,以供应商的形式开展核心零部件的对外合作,推进e平台及其零部件的开放共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和全球新能源变革。

弗迪电池:产品覆盖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多个领域

弗迪视觉:专注于车用照明及信号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

弗迪科技:掌握大量的汽车电子及底盘技术,涵盖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三大领域

弗迪动力:致力于开发燃油车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弗迪模具(弗迪精工):专业的白车身及零部件焊接生产线

其中,有两家子公司需要格外强调,弗迪电池和比亚迪半导体。

1、弗迪电池

弗迪电池国内月度装机量仅次于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根据此前规划,弗迪电池在年和年的总产能分别可达到75GWh和GWh,总产能规划已达到GWh。

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面世将磷酸铁锂对三元锂的竞争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广受赞誉。但客观看待,刀片电池属于结构创新,壁垒为工程调优,技术门槛相对不高,难的是在大规模量产中如何保持较高的产品良率。

如亿纬的电池、江淮的蜂窝电池,以及宁德的麒麟电池,都是在电池结构上的创新突破,可见其技术门槛一般,尤其是从宁德今年发布的CTP麒麟电池来看,性能上还明显优于刀片,但尚未量产,对于硬科技产品,量产是一个大坎,预计年,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用10年的发展视角来看,当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暖更多是在续航性能和安全性能之间妥协的结果,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是Wh/kg,而三元锂现在的水平就已经在-Wh/kg之间,一旦三元锂在安全性上有所突破,即固态三元锂,未来大概率还是三元锂离子电池。

也就是说,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一个有倒计时的产业优势,在这大概10年的时间,必须在先发优势下,取得新一轮突破。

2、比亚迪半导体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规级半导体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带动车规级半导体行业增速高于整车销量增速。

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产品是功率半导体,应用于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电池等领域。

业务能力具体包括:

在功率半导体方面,拥有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到系统级应用测试的全产业链IDM模式;

智能控制IC方面,工业级MCU芯片和车规级MCU芯片均已量产出货且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智能传感器方面,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实现了汽车、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的多领域覆盖及应用;

在光电半导体领域,是国内少数能量产前装车规级LED光源的半导体厂商。

其中的核心技术是IGBT。一台新能源汽车的40%-50%的成本是电池成本,电驱动成本占整个汽车成本的15%-20%,其中驱动成本里的IGBT占电驱动成本成本接近一半。

而且这个技术长期以来主要由欧美日主导,如英飞凌占比超50%,在近两年供应链国产替代潮流下,比亚迪半导体业务有望立足汽车,同时拓展外供业务,在智能电动汽车快速渗透和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的双重共振下迎来较快增长。

此外,采用IGBT进行功率变换,能够提高用电效率和质量,几乎在所有涉及高效用电功率转换的地方都需要用到IGBT模块,它是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

在阳光电源深度报告——业务篇(一)中详细剖析过光伏逆变器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为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包括IGBT元器件和IC半导体

以电子智能控制器为主营业务的和而泰也需要进口此类功率半导体,其在一季度的调研活动中强调,芯片供应方面,进口MCU、逻辑IC、IGBT目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

因此,比亚迪半导体业务还有扩展至其他相关领域的潜力。形成供应链安全和高性价下,国产替代提供发展动力,自供+外供+拓展领域打开市场空间的良好局面。

目前公司正式筹划将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IPO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

回到产业链上来,比亚迪通过全面的产业链布局,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公司终端新能源车型需求旺盛,从而带动了中游关键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在产业链的中游和上游的布局,又可以为公司销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供应链方面的支撑,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虽然从结果看,目前的盈利能力也并不咋样,具体看财务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从结果上看,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和终端产品销量相互成就,但要执行供应链开放战略,作为既是零部件厂又是整车厂的比亚迪,外供需要整车厂客户提供车型参数等,此类涉密材料较为敏感,应该会受到不少阻力。

最后,来小结一下。

1、电动车产业进入中局,电动化大势已成,比亚迪依靠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先声夺人;

2、持续推进供应链开放战略,加速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外供步伐,其中重要的子公司有弗迪电池和比亚迪半导体;

3、公司在汽车电动化领域已成为者,但在下一轮大潮,电动车智能化中,与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相比,又属于行业的保守者。

在,我们结合具体的行业进展来谈谈比亚迪对于智能化的未来安排。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bathtub.net/ywdjtbx/1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