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必吃的6种中药菜你都吃过了吗,春

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你的身体是不是也开始跟着蠢蠢欲动起来了呢?吹着温暖的春风,面对着即将绿意盎然的世界,想想心里就是一番惬意。不仅如此,相信在时下的菜市场里,“新鲜出炉”的各种食材也在渐渐勾起我们的食欲,这些食材里不乏新鲜的中药,这些中药食材本身就具有着比较高的养生保健、治病的功效,若能搬到餐桌上去享用,也不愧为美事一件。中医上有“药食同源”之说,今天小编也借此为大家推荐6种中药菜,让你餐餐美味又养生。

1、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花开后随风飘扬到处孕育新的生命,待到来年开春时节,一棵棵婆婆丁嫩苗便破土而出,沐浴春日阳光。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婆婆丁尤其的嫩绿清新、清香爽口,此时非常适合采摘食用。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无毒。归肝、胃经,是解热凉血的良药,同时也是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良方。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此外,对于治疗口舌生疮、热毒疮疡、急性乳腺炎、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烧等也均有良效。

:春天里的蒲公英食疗价值最高,要赶在四月份没有开花之前食用最好。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均可,口味可自行调制。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

2、薄荷

时下,正值薄荷的好时节,一棵棵盆栽的薄荷真可谓是长势喜人之时,一片片小绿叶正嫩的犹如要滴下汁液一般。薄荷又名银丹草,天生具有芳香气味,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扮演着祛除房间异味的常用“利器”。因此,无论是居家还是办公区,薄荷也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盆载。

:薄荷性凉、味辛,无毒,归肝、肺经。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具有药用和食用的双重功能。对于治疗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肌肉疼痛、牙床肿痛等症有效,此外,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薄荷的食用部位为主要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用。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此外,还可以做薄荷粥、薄荷汤、薄荷凉茶等。

:阴虚发热、血虚眩晕者慎服,表虚自汗者禁服。此外,对于怀孕期间的妇女来说也应尽量避免食用。

3、荠菜

春天正是荠菜蓬勃生长的季节,郊外的野地上随处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正随阵阵春风摇曳不止,可真谓是身姿优美,秀色可餐。都说荠菜是“报春使者”,它在给我们带来春天信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舌尖上的美味。

:荠菜性平、凉,味甘,入肝、肺、脾经。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与食用价值。荠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健脾、利水、降压、利肝、明目等功效。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肾炎水肿、青光眼、痢疾等。

:荠菜是野菜中的珍品,主要食用部位为嫩茎叶,其味清香鲜美。荠菜的吃法也有很多,荤素烹调均可,如清炒、煮汤、凉拌。还可以做荠菜饺子、荠菜馄饨、荠菜包子、春饼及荠菜糊等。

:热感冒、体弱者不宜食用,便溏者慎用。

4、香椿

春到人间四月天,又是香春发芽时。春季时节,香椿上市,看到那嫩绿的香椿芽,真是让人禁不住要咽上几下口水。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而且香椿芽的生长速度也很快,嫩芽发出来采摘后,过不了几天又会长出新的嫩芽以供食用。

:香椿性凉,味苦。入肺、胃、大肠经。香椿芽营养丰富,具有食疗治病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此外,香椿也是药,还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能防治风湿病、还能调理糖尿病,像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以经常吃一些。

:香椿芽营养丰富,而且吃法也有很多,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香椿饼、凉拌香椿等。

: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香椿,但香春芽属于发物,有皮肤病的人慎食。

5、香菜

香菜又名芫荽,是我们餐桌上日常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香菜既能当菜吃,也能作为调料用于调味食用,在很多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香菜因为有着特殊的香味而受很多人的喜爱,在日常饮食中常被用作调料为菜肴点缀、提味、增鲜等。

:香菜性温,味辛,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健胃消食、利尿通便、消食下气之功效,适用于偶尔感冒、消化不良等症。春季吃香菜能发散寒气,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最适合。但香菜味辛,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经常反复感冒的人吃过多香菜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

:香菜的吃法有很多,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作为餐桌上的配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凉拌香菜、香菜肉丝、香菜花生米等。

:经常反复感冒的人以及气虚的人尽量少吃或不吃,此外,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要慎吃。

现在很多的男性朋友都非常的重视补肾,但是其实女性也是需要补肾的,但是在补肾的过程当中,男女的饮食还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男女补肾要吃什么食物吧!

春季男性补肾吃什么

牛骨髓。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粟米。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豇豆。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狗肉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猪肾。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bathtub.net/ywynxbx/5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