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进入中国开始,英特尔x86构架处理器就一直是个人电脑芯片领域的引领者。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电脑,便是在父母单位机房中的/开始的;随后,、等机型陆续成为国人家庭中的第一台电脑,我的第一台电脑也是一台;随后,奔腾、赛扬、迅驰,以及十多年以来桌面和移动平台上的酷睿,这些名字都占据了个人电脑处理器的优势地位。或许正因如此,我们对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印象,还集中在笔记本或者台式机上。
植根中国,不仅带动产业技术创新,还要与中国共成长
事实上,随着以上产品命名的升级,英特尔的产品也从CPU扩展至芯片组、板止、系统和软件,形成平台级的产品阵列,而今天要讲的话题其实还不止于此,英特尔基于PC拿出了很多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创新,而且也依旧是最强的生产力工具,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
当然,这还仅是主要负责酷睿业务的客户运算事业部(CCG)带来的创新与变化。我们把视野放大,英特尔过去在中国生根的38年时间中,一直致力于发展“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共成长”的中国战略,可以看到,英特尔先后在中国成立产四个研发机构、对中国新兴技术和企业投资、推进公益、教育、环境、社区等一系列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我们看到的这些植根中国的投入,正是英特尔与PC其他芯片厂商的最大不同。至年,英特尔已经在华投资45亿美元,而这些投资除了一部分支持“localforlocal”(指供应链在当地,生产完后直接服务于当地)的产品策略外,更是将英特尔在软硬件技术和生态系统上的优势赋能给整个产业链的伙伴,带动本地科技企业加入到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来。这是我过去数年中参与并了解英特尔平板、超极本、智能硬件、Evo等一系列平台级产品、甚至带动整个产业的创新技术后的感受。
近日,受英特尔所邀,非常有幸获得与英特尔中国区客户端业务部总经理宗晔一次对话的机会,而我们也借此次机会把读者和粉丝感兴趣的话题直接提问给这位二十多年始终站在渠道前沿,与中国企业紧密接触的英特尔人。
早在年那个“奔腾”年代(当时给我们留下深记忆的是英特尔“给你一颗奔腾的心”的广告词),宗晔便乘着从济南到北京的火车,加盟了英特尔。从渠道前端做起,到全面管理渠道业务,宗晔感受最大的便是英特尔中国对员工包容、激励、开放、共赢的特有企业文化。在外企中英特尔的人员流失率是极低的,宗晔笑称看到身边老朋友还在,特别安心。
长期扶持本土生态链合作伙伴,进入到全球供应链竞争中
而这样的企业内部文化,也带入到了渠道之中,宗晔认为英特尔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更看重共赢,而非“买卖”。在年开始,PC的整个供应链便趋势紧,站在供应链第一线的宗晔是深有感触的,他谈到:“当时有的系统性产品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小小的元器件就无法交货,造成了大量的半成品积压。”当时,所有的整机厂商都进入到拼供应链的关键时刻,而英特尔,却是其中管理供应链最为轻松的。
深入了解英特尔的供应链体系,就会发现非常多的中国供应链企业都是在英特尔扶持下、随着英特尔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宗晔谈及,原来长三角、珠三角很多生产MP3、MP4的企业,(《新潮电子》当时也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企业),他们积累了一些人才和资金和设计能力,希望通过转型制造平板电脑实现产业升级。他们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还是得益于英特尔当时对平板电脑的扶持政策,英特尔不仅提供了CPU和芯片组技术,还委托他们去生产、设计整机。其中涉及到的外设、机箱等器件,小到一个机械转轴,大到成套的电源管理、摄像头模组、音频解决方案,英特尔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如今都成为了英特尔CTE客户(生态链的合作伙伴),在供应链紧张时紧紧跟英特尔站在一起,我觉得用“吃水不忘挖进人”应该并不夸张。当初的扶持当然是CTE们选择站队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始终站在技术之巅的英特尔,始终都在为他们提供产业升级的支持。
宗晔举了个例子,英特尔CTE中有两个做Codec(压缩与解压缩的编解码器)的公司,一个叫深蕾,一个叫顺芯。英特尔帮助他们升级新的音频解决方案,而新方案的出货量在近两年间达到了万套,对Codec方案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出货量,他们的产品不仅满足中国本地的需求,很快进入到全球供应链中,巨大的出货量积累还进一步推进其更新迭代,抢占了供应链领先地位。
如今我们看到,英特尔除了拥有大量中国本土CTE方案供应商之外,还通过技术与市场支持建立了全球化的客户群:ODM方案公司有20多家,SI系统集成商有25家,共同向超过家OEM和整机客户服务,其中中国本土的OEM就拥有15家规模。另外宗晔还提及,仅英特尔Evo实验室,就拥有个合作伙伴。
可以看到,英特尔过去做了相当多帮助中国本土CTE走向全球供应链的工作,在宗晔看来,这正是英特尔过去在市场之外做的一些筑牢根基的有意义工作,如果将扶持、委托生产,帮助供应链企业进入PC领域称为CTE1.0时代;如今向本土CTE在电源、电池、摄像头、电源管理芯片等方面提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则可称为CTE2.0时代。在我看来,持续向中国本土供应链赋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增加的不仅是CTE与英特尔的粘性,同样也也让英特尔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规模日益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这正是在其他厂商迁出中国时,英特尔反而更加强调本土化的原因。
深入各行各业,推进AI技术普及
在技术上对CTE进行扶持在我看来,英特尔虽然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多,但毕竟还是干的与己相关的事儿,但英特尔在赋能技术普及上做的工作,早已超出一个芯片厂商的“业务范畴“。
我过去的报道曾经提过,英特尔在AI(人工智能)领域拥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基于英特尔构架的AI能力深入Movidius、至强和酷睿平台之中,英特尔将这些AI算力,推广到更广的领域,比如在过去英特尔针对东北虎、长城和长江江豚的保护中,就大量引入了基于英特尔视觉识别的AI能力,而冬奥会的国家训练运动中心中做运动员三维追踪技术的AI核心,就集成在英特尔NUC之中。
宗晔和他的团队在过去数年中走访了大量的企业、教育、金融和电商行业,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这样工厂集中的制造基地。走访中发现中国大量的工厂生产线并未进行智能化升级,但如今全球最先进的企业却已经开始进入了“关灯工厂“(智慧工厂)的水准。宗晔随后便带着英特尔的AI专家,深入到这些企业之中,为扫除解决智能化升级的门槛。比如产品的瑕疵鉴别,便可以通过镜头捕捉来实现。这背后,英特尔提从了“从云到端的全栈产品”,包夜服务器、PC和智能盒子产品,既可以在镜头后端的边缘节点处提供实时响应的算力,也能在整个工厂管理上,提供丰富的PC、服务器和云端的集群产品支撑。
如果深入分析英特尔AI方面的能力,可以看到英特尔还提供了一个开放、开源的平台。硬件产品之外,英特尔提供了OpenCV函数库和OpenVINO工具库,通过这些开源且安全的软件工具,英特尔可以将AI能力更便捷地提供给合作伙伴,整合为针对各行各业的落地方案。回话智慧工厂的话题,英特尔提供的AI能力相当受本土企业欢迎的:目前英特尔已经与3、4个合作伙伴一起向企业提供智能产线的成熟方案,虽然不能一步进入到关灯工厂的水准,但在成本、功率上为这些企业提供了AI技术普及的最优解。
另外,宗晔还谈及英特尔AI技术推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实例。应该说,催生教育改革的还是中国科技能力的提升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创新型的人才,如今高校、职校里新开了很多AI课程,这就要求它不能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宗晔和他的团队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需求,希望能够召集生态合作伙伴在教育行业里把AI教育实验室给建立起来。
至今为止,英特尔已经和全国99家系统集成商部署了个院校AI实验室,其中济南职业学院实训车间甚至吸引到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钟义信、韩力群两位院士调研参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AI实验室全面采用的基于英特尔技术的硬件、软件平台,很多标准的AI课程便是学习OpenVINO等先进的AI工具,学以致用并不是一句空话——比如宗晔提到AI实验室的授课方式,实验室中会提供很多理论和实践的课件,比如一款智能小车便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训练、推理,这样的授课效果非常好,即使在疫情期间,学校也大量引入这样的AI实验室。
本土化的需求催生新的产品形态,PC农场带来更灵活的集群式算力
我们的话题从供应链聊到AI技术,宗晔突然问及我是否知道英特尔有哪些中国区独有的产品。不待我回答,宗晔便展示了一台名为PC农场(PCFarm)这样一款产品,这是一款由市场前端需求催生的产品类型,它用于满足中心云构架难以满足的低延迟、低成本的本地PC集群式产品。从直观来看,它就是将多个高性能PC,以类似于数据中心的模块化可拔插结构集成到一个机箱中,产品形态提供的也是2U到6U高的模块。
这款产品正是英特尔和中国本土软硬件生态合作伙伴一起研制的,基主板、机箱、电源、散热以及整个结构件、软件均是和整个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的。它提供了带外管理功能,不在一个物理区域的时候,也可以远程管理维护,对计算资源进行调用,这个功能是通过IPMI协议的硬件模块来实现,所以拥有极高效的管理、维护能力。而且基于光纤连接,它可以部署在公里距离内的机房内。
正是部署的灵活性,它可以放在本地,也可以放在远端为多个项目服务,而且基于光纤连接也能将延迟控制在2ms以内。而它的处理器核心采用酷睿即可,购置成本相对服务器来说低得多(不需要虚拟化等许可授权费用),而且支持i5、i7、i9的混合堆叠和迭代堆叠,用户只需要按自己的算力需求进行硬件堆叠,且可自由分配各节点的算力。
这样一款产品,引起了我们对其应用领域的兴趣。宗晔提及,这款产品主要满足云游戏、云电竞、云网吧、云娱乐、测绘、建模、渲染等应用需求,如今已经有大量的网吧、电竞酒店、和中小规模设计测绘单位应用了这个方案。以网吧为例,部署PC农场外,原有的电脑便可以不再升级,算力由PC农场提供即可享受到最新的硬件规格,而且PC农场的升级换代下的主板、CPU等硬件基本与个人电脑通用,残值收益比服务器设备更高。
从摇篮到摇篮,绿色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