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上这两条线,是痰气郁结的表现朱良春对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朱良春对“舌边白涎”诊法的经验

作者/俞淦琪

舌边白涎,是在舌之两侧边缘约5毫米处,各有一条由涎之泡沫聚凝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由舌尖的两侧向内伸延可达寸许,清晰可见,不难辨认。

有因患者言语、饮食顿可消失者,但静候片刻,即可复出。朱良春老师曰:“舌边白涎乃痰湿凝阻,气机郁结之征也,虽见之于舌,若审其内,证自可见。”临床上朱师常以此为痰气郁结之证,以豁痰渗湿,调气开郁之法辨证论治,屡建殊功。兹将朱师医案举例如下:

痰气凝结案

徐XX,女性,32岁。喉中如炙脔,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检视无异常。苔白,舌边有白涎两条,脉细。此梅核气也,起于痰气凝结。治拟理气化痰。制厚朴3克,姜半夏6克,化橘红5克,旋覆花9克,玫瑰花10克,生白芍9克,合欢皮12克,甘草3克。上方服5剂,并嘱患者怡性悦情。喉中炙脔之物与舌边白涎消失。

痰湿中阻案

周XX,女性,22岁。疟疾后1周,痰湿未化,中宫不和,头眩神疲,纳呆,肠鸣泄泻,苔白腻,舌边有白涎两条,脉濡细。法当化痰湿,和中宫。藿、佩梗各6克,苍术皮5克,广木香5克,山楂炭12克,车前子9克,姜半夏5克,熟苡仁12克,六一散9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bathtub.net/ywdlcbx/9110.html